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全国防震减灾活动周郑州活动纪实----传承与创新共筑安全防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5-19  浏览次数:119746
核心提示:本报讯(记者郭俊峰 通讯员陈红彬 卫家铖 许瑞)河南郑州报道:今年5月12日至18日,为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
       本报讯(记者郭俊峰  通讯员陈红彬  卫家铖  许瑞)河南郑州报道:今年5月12日至18日,为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全国‬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宣传‬活动,特别‬是河南‬郑‬州雷厉风行‬,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和‬演练‬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图片1
  5月12日上午,郑州市防灾减灾中心,联合消防、财政、红十字会、物探中心等部分安防委办成员单位,在经八路办事处省建社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2025年郑州市“5·12”全国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周‬活动,随即‬郑州二砂地震台于5月18日在八号监测井门口将‬《讲安全会应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最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积极促进法》等宣传资料。发放‬给路人,讲解‬防震‬减灾应急‬措施,并‬将‬防灾法律法规和‬有关应急‬措施送到居民家中‬,引导‬公众加强‬防范各类灾害风险,筑牢社区防灾减灾安全防线。
图片2
  传承“群测群防”理念,推动全民参与
  今年的活动主题“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群测群防”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回顾历史,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离不开当时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据《一九七五年海城7.3级地震成功预报回顾图集》显示‬,当时‬,有13个专业地震台和8495个业余地震测报点。众多社会力量的‬地‬震‬台站为地震监测和预报提供了广泛‬的数据和信息。这一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群测群防”模式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巨大作用。今年的活动周‬通过宣传和教育,进一步拓展了“群测群防”的应用范围和内容,将安全和应急意识深入人心,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自己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责任和作用,积极投身到地震监测、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各项工作中,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图片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激发社会力量活力
  今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企业参与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在防震减灾活动中,我们看到了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的身影。他们凭借自身的技术、资金和资源优势,在地震监测设备研发、应急救援物资供应、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地震主管部门也顺势而为‬,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引导和支持,为他们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提高防震减灾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实现了防震减灾与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机双赢。
图片4
  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促进‬民营‬企业和‬防震‬减灾双‬丰收
  在‬活动‬现场,遇到‬了正在‬做宣传‬的民营企业-----晶微公司‬工作‬人员,问起台站保护情况,他说:各级政府对防灾减灾工作已经很重视了,对我单位的工作也很支持,我们‬感到‬很欣慰,今后‬我‬单位‬将‬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东风‬,‬不断‬乘风破浪‬,去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在郑州市纳税达到一百一十多万元。我单位‬研发的地下水氡值监测仪,在城市中安装不仅具有抗各种电磁干扰的能力,还具有抗各种震动,包括地面交通和地下交通振动的能力,被全国地震部门争相采购。该单位‬的产品不仅有力的支持了地震监测的能力‬,还‬积极‬纳税弥补地方财政不足。也真是应了那句话:“民营企业给点阳光就灿烂”。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也佐证了郑州市政府工作人员的正确和务实。我们希望这样的企业越多越好。
图片5
  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持续提升防震减灾能力
  防震减灾活动虽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让大家‬深刻地认识到,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群测群防”的优良传统,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东风,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的活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震减灾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加强执法监督,完善政策制度,切实保护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我们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科技支撑,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努力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福祉‬。
图片6
  ‬“春意绵绵夏意浓,二砂抗震雷厉行。紧跟党走靠科技,永葆安全福无穷。”通过本次全国防震减灾活动周郑州的系列活动,在传承传统宣传和演练形式的基础上,创新了活动内容和方式,提高了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稳定发展筑牢了坚实的安全防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