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发展作出的承诺,国家瞄准百姓身边事、急难愁盼事,发力改革,推出一系列顺民意、惠民生的举措,交出了一张有温度、见实效的民生答卷。
全国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凝聚发展信心,聚焦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明确方向,激发新活力。
廷怀窑作为汝瓷龙头企业,公司上下备受鼓舞,通过多方深入交流,明晰发展方向,向“两会”收集整理众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更多汝瓷企业发展和汝瓷行业进步蓄能。
发展汝瓷文化产业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1.培育市场主体:大力扶持和培育竞争力强劲的汝瓷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与市场繁荣中的主体作用。鼓励这些企业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向发展,构建独具魅力与活力的汝瓷文化产业格局。2.打造特色品牌:积极支持和培育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以此引领地域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
3.完善园区规划:进一步优化当地汝瓷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健全园区配套政策,加强设施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增强对企业的服务意识。持续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和产业集聚效应,重点抓好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全力打造省级重点汝瓷文化产业园,使其成为推动汝瓷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文化产业升级发展的优质平台。
4.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文化旅游业、工艺美术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开发生产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汝瓷文物复仿制品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准,逐步培育形成规模化的品牌企业。
5.强化宣传推广:注重宣传引导工作,采用内宣与外宣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汝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6.人才培养提升:创办或联合兴办陶瓷技师学院,有效提升陶瓷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专业水平,推动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宝丰县乃至中原的经济发展培育更多、更专业、更优秀的陶瓷艺术人才和陶瓷科技创新人才。
7.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各级文化荣誉制度,对在汝瓷文化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陶瓷科技文化人才予以表彰,以此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8.拓展国际市场:支持和鼓励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及参与展会,助力汝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尤其是让具有健康功能的廷怀窑活态瓷造福全人类。

产业崛起,铸就行业龙头
汝瓷非遗文化是当地文化产业百花园中的奇葩,也是弥足珍贵的地方城市名片。如今,汝瓷产业在当地文化产业增加值中占据颇高比重。以廷怀窑汝瓷企业——中汝廷怀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它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廷怀,于2019年12月创办。公司坐落于河南省宝丰县汝瓷产业园,这里作为汝窑的发源地和清凉寺汝官窑遗址所在地,拥有深厚的汝瓷文化底蕴。目前,公司拥有一个总厂、一个研究所、5个分厂,配备24个窑炉与20多条现代化生产线,固定资产达8300多万元,在全国各地设有100多家实体和线上专卖店。公司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纳了当地及周边众多劳动力,让许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守正创新,开启健康瓷新纪元
从2009年到2014年,李廷怀不断调整配方、泥胎、温度,先后调整配方约800次,历经上千次失败,终于在2015年在豆绿釉上试验成功,研制出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活态瓷。2022年,活态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项空白,开创了中国陶瓷新纪元,开启了汝瓷健康生活新时代。


廷怀窑秉承“为民造瓷”的理念,设计了大量精美的生活用瓷,在保留瓷器观赏性的同时,增加实用性。在制作工艺中坚守本心,沿用宋朝配方烧制汝瓷,采用纯天然原材料,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廷怀窑还提倡并引导消费者二次利用碎活态瓷片享受健康生活。与其他瓷器相比,生产过程中碎裂的活态瓷片不再是工业垃圾,经过粉碎处理可作为健康环保新材料二次利用。

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宝丰县,作为汝窑的发源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所在地,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深厚文化底蕴。中汝廷怀公司充分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入挖掘汝瓷文化的历史内涵、技艺精髓以及文化价值。
从原材料的精心挑选,每一块泥土的质地、每一种矿石的成分都经过反复考量;到釉料配方的潜心研究,各种元素的比例、调配的顺序都被详细记录;再到烧制工艺的每一个环节,温度的控制、烧制的时长、火候的变化,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与整理。通过这一系列努力,中汝廷怀公司完整地保留了汝瓷文化的独特性,让古老的汝瓷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乡村文化中熠熠生辉的重要标识。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