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只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也只有具有自我文化素养的人,才有鉴赏他国文化的眼光,才有能力学好他国文化,从中实现文明的对话。已故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曾明确指出“一个文明的民族必须具有民族凝聚力,而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就是这个民族的人民具有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的根本就在于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道德经》实为一部道之经。
夫道者,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生天生地,有情有信,可得而不可见,可传而不可受,本有而固存矣。
《道》之所显,实为德彰,感天地,泣鬼神。就文化而言,实为中华上古文明完整的哲学体系。其理论之深刻,视野之开阔,外延之广大无有可及者也!
它不仅是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更是人类发展史上不朽的丰碑!
《道德经》它凸显了中华文化特有之属性,那就是中之源,中之法门。
中者,道也。中道,乃我中华民族之脊梁;道德,乃我中华民族之魂魄。
中道涵有无极之真气;太极之精气;皇极之髓气;万物之率气;天地之根气。
道德涵有天地之元气;社会之正气;家庭之和气;个人之底气;人民之福气!
《道德经》全面阐述了自然之道,为人之道,为政之道。归根到底是做人之道。凸显我中华民族特有的心胸、性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天人合一归道本,三华聚鼎万源生,五气朝元鬼神钦,脊梁竖启民族魂!

道之阐微
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给我们讲出中字法门和中字之源。
这一章是阐明守中的法门和中字的功用,中字之源。
这中字的圈,就是空谷之形。上半边就是天,下半边是地。
凡天地,并称是天。当中直划就是真神,也叫民族之神。此神人人皆有。即中庸上所谓,天命的真性。此天字是独一无二的天,包藏一切天地世界。不过人在后天性流为情,情流为欲。如此,神便横流下堕,在圈内循环,即佛之所谓轮回。

所以修行人必须寡欲,以顺乎所谓一贯之道。是超入虚空,万古不坏的。虽然超入虚空,仍贯於天地之间。为天地之主宰。何以故呢?
中字左边为玄,动而为阳,为天地之始;右边为牝,动而为阴,为万物之母。两边又像两扇门,直划是门的枢纽。枢纽生出玄牝,玄牝生出天地。人为道的全体,如是这样,必得通开此门,阴阳才能往来。阴阳汇聚合为一体,“生出”此直划,便能充塞天地,并超出天地。通开此门的功夫,正是“无为而为有,有为而无为”。

唐朝高祖时期,已把道学之祖老子奉为太玄圣祖。少林寺院内东边面向东,有唐朝立石碑为证。左边为阳,为天,是个道者;右边为阴,为地,是个圣者;儒道合在一起是一位僧人。由此形成天地合一,儒释道合一,精气神合一。天有日、月、星,地有水、火、风,人有精、气、神,会用三宝天地通。圣人云“有道无教不能出世,有教无道不能成事,道教双全方能成事”。
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道德经》成为了中华文明的凝聚剂。自汉代佛教进入我国,自然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液当中。视佛学,为人,为气,为动力;把儒学论为精,为大地,为万物之源,乃属性为阴;把道学论为天,为覆盖万物之道,为之主导,为之神,属性为阳。“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这正是儒释道相合之祥瑞相。圣人云“收峰纳川”,彰显中华民族之博大的胸襟。天地相合,生出朝气、正气、和气,彰显我中华民族无私奉献之精神。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四章)”这“道冲”不正是天地相合之生气勃勃万殊同根之意吗?
大道无形,真佛无相。以道治世,以德化民。德在先,道为本。天地之道,阴与阳;人生之道,理与气。多闻多思以积慧;改过迁善以积福;慧福双修,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故君子善舍人之短,取人之长,力行善事,广积阴德。小隐隐于深山,大隐隐于闹市。小戒有戒,大戒无戒,收峰纳川,虚怀若谷,是为道之本性。
美德在传承,心正龙华通,人定可胜天,境界在虚空。
只有弘扬“天人合一”的精神,万物与我并生,天地与我共存,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何为“矩”?“道”即使“矩”,是无价之宝。顺理者昌,逆理者亡。信念宜恒,与智慧相表里。大智慧者为了悟真求理,坚守古训,对事物的因、果、理深信不疑。他们相信公理与正义是无价之宝,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无论环境多么险恶,终不为所动,甚至被钉在十字架上,亦在所不惜。所以信心、信念、信仰,就像天上的彩虹,绚丽多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就是要汲取知识,就像人吃饭;“思”就是辩证,就是把要学的东西加以分析、整理、综合、归纳,融会贯通。更进一步,把已知之理而深究之,以求悟未知之理,就是要获得真理,进而吸收,为之所用。所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乃是人生修行的五个次第和境界。世界上卓越睿智的政治家、哲学家、宗教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科学家……皆以勤奋不懈的精神,开启智慧之门,静心慎悟,归纳万律,终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