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 » 正文

美的东西定能引起共鸣,因为美是一种共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3  浏览次数:1911
核心提示:刘志钧,1969年出生于钧瓷圣地――河南省禹州市,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设计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钧瓷收藏联谊会艺术总监、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陕西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河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河南工艺美术学校兼职教授、郑州轻工业学院轻工职业学院兼职教
 

(本报记者 张学亮  通报员 汪婉茹  河南郑州报道)  刘志钧,1969年出生于钧瓷圣地——河南省禹州市,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设计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钧瓷收藏联谊会艺术总监、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陕西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河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河南工艺美术学校兼职教授、郑州轻工业学院轻工职业学院兼职教授。

生于艺术世家,自幼随父学习绘画。先后师从于张守智、尚扬、杨国辛、付中承、晋佩章、杨文宪、徐国桢等当代大家,在刘志钧近三十年的艺术历程中,他们的言传身教和谆谆教诲,使得刘志钧的起点有着常人无可比拟的高度,特别是在钧瓷艺术上,刘志钧可谓是集中西之学,兼诸师之长。 

 

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研习、领悟传统陶瓷文化艺术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陶瓷设计理念与手法,创作出许多优秀陶瓷作品,并在学术和技术上开拓进取,锐意创新。

他不仅具备了出色的艺术才华,更是在钧瓷、设计、国画、油画等方面小有建树。作为刘志钧的生命中的引路人、严师、挚友,诸位老师也对他的“小有建树”颇为嘉许,他也因此更加受到业界肯定,担任了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艺术陶瓷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等。

 

他的个人作品连续三年斩获“河南之星”艺术设计大赛金奖,组织策划实施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43届陶瓷艺术大会禹州分会”,组织策划实施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首届(国际)汝瓷文化节”,组织策划实施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河南首届陶瓷艺术大展”,组织策划实施第一 、二 、三届“全国钧瓷藏家展”。被河南省发改委授予“河南省陶瓷艺术突出贡献奖” 、“河南省最佳设计师”, 被河南省工商联授予“中原陶瓷文化杰出青年”;获国际和国内大奖8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计30余篇,作品20余件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院等收藏机构永久收藏。

  

刘志钧继续探索钧瓷艺术的可能性,提出了“新钧瓷艺术”的概念,即现代钧瓷要充分借鉴和吸收其他姊妹艺术门类的装饰性特点,如浮雕、绘画、当代陶艺等,来丰富钧瓷艺术的表现形式。并试图探索出一种新的钧瓷艺术发展出路。尤其是“钧瓷釉色瓷板画”,这一艺术形式被传统钧瓷观念所不屑,而敢于创新的他希望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他说:“这些还仅仅限于理论实验阶段,是否能得到业界、市场的认可,还未可知。但我坚信,美的东西定能引起共鸣。因为美是一种共识”。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